首页 > 校园生活 > 校园新闻 > 斯人已逝,吾辈更当赓续薪火,砥砺前行

斯人已逝,吾辈更当赓续薪火,砥砺前行

禾下乘凉梦 一稻便一生

心中一团火 手中一把刀

双星陨落,举国同哀

5月22日13点07分,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,在湖南长沙逝世,享年91岁。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、获得过“共和国勋章”。

5月22日13点05分,一代医界传奇、深受病患爱戴、桃李满天下的“中国肝胆外科之父”、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病逝,享年99岁。

“袁爷爷,我今天乖乖把饭吃光了!”

“袁爷爷,老师一直教导我们珍惜粮食,不浪费一粒米饭。”

“袁爷爷,谢谢您,我们永远怀念您。”

......

对于袁隆平这个名字,早已无需加上任何头衔,几乎没有中国人不知道他。这位伟大的国之栋梁,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和稻田:

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;

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;

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;

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,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%~10%;

1999年在云南永胜创造了亩产高达1137.5公斤的高产新纪录;

2000年已实现了第一期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的指标,比现有高产杂交稻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;

2016年实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.78公斤,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;

2018年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示范田亩产1065.3公斤,创下海南省水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。

就在不久前,他还依然带病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,坚持科研工作。

2021年5月9日,在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,“超优千号”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,进行现场测产验收,最终平均亩产1004.83公斤,比设计亩产多了100余公斤。

袁隆平说:“中国人民吃不上饭的日子,不可能再有了。”

“稻子熟了,妈妈我想你了”

似乎在我们的记忆里,袁爷爷就一直是“爷爷”,我们好像忘了,“爷爷”也是妈妈的儿子。这一篇饱含深情的信,寄托了袁老对母亲深深的思念。

 

稻子熟了,妈妈我想您了

袁隆平

稻子熟了,妈妈,我来看您了。

妈妈,您在安江,我在长沙,隔得很远很远。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,想着安江这个地方。

人事难料啊,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,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。

还记得吗?57年前(本文写于2010年袁隆平80岁生日时,57年前指的是1953年),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,是您陪着我,脸贴着地图,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,找了很久,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。当时您叹了口气说:“孩子,你到那儿,是要吃苦的呀……”

我说:“我年轻,我还有一把小提琴。”

没想到的是,为了我,为了帮我带小孩,把您也拖到了安江。最后,受累吃苦的,是妈妈您哪!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!我总记得,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,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。

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,70岁了,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。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,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,会有时间的。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……哪想到,直到您走的时候,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。

那天正好是中秋节,全国的同行都来了,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,我又是召集人,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,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……其实我知道,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。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。谁知道,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,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。

太晚了,一切都太晚了,我真的好后悔,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,盼了我很长,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,有很多事要交代。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!这么多年哪,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,少做一次试验,少出一天差,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。哪怕,哪怕就一次。

妈妈,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,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,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,我总是对人说,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!

无法想象,没有您的英语启蒙,在一片闭塞中,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,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,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?

无法想象,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,从北平到汉口,从桃源到重庆,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,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,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?

无法想象,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,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、意志力的伟大哲人,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,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?他们说,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。我知道,这粒种子,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!

稻子熟了,妈妈,您能闻到吗?安江可好?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?隔着21年的时光啊,我依稀看见,小孙孙牵着您的手,走过稻浪的背影;我还要告诉您,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,稻芒划过手掌,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,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,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……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,说不完的话啊。

 

袁隆平院士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。

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,就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;

当他已是一位国家院士的时候,却仍怀有心念天下众生的胸襟。

一介农夫,播撒智慧,收获富足。

他毕生的梦想,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。

吴孟超这个名字,或许你并不熟悉,但在医学领域尤其是肝脏外科领域却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放眼天下大医,声誉和地位几无出其右。

 

他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,师从著名医学家、“中国外科之父”裘法祖。他创造性地提出“五叶四段”的解剖学理论,建立“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”的肝脏止血技术,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。

对此,国社在曾经在一篇报道中有过综述——

他带领同伴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,为新中国开创肝胆外科奠定了基础,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%提高到90%以上,被誉为“中国肝胆外科之父”;

他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,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,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,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......

他主导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,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肝癌病理标本库,培养了最多肝胆外科领域的优秀人才。

即便做出了这么多开创性贡献,但吴孟超看重的并不是创造奇迹,而是救治生命。官方统计数据,长达75年的从医生涯里,他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。

可以说,中国肝脏外科目前的中坚力量,80%都是吴孟超的学生,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、第四代学生。直到96岁高龄,吴孟超依然站在手术台上。“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去,就让我倒在手术室吧,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。”2018年,吴孟超这样直陈心志。

吴孟超院士倾其一生践行医者仁心,他这一生,写满了“拯救”二字。

当他还在国外专家所不屑的陋宇之下进军肝脏外科时,即立志将“肝癌大国”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;

当他已于亚洲最大肝癌研究和防治基地中潜炼医魂时,仍亲切以己之额头贴着病人的额头试体温。

悬壶济世,杏林春暖,橘井泉香。

他最大的幸福,就是倒在手术台上。

伟人逝去是时代悲鸣,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挽歌。

然,鲸落海底也能哺育众生。

斯人已逝,吾辈更当赓续薪火,砥砺前行。

亲爱的同学们:

珍惜粮食,强身健体,就是对袁爷爷和吴爷爷最好的缅怀。

更多链接

热门推荐

x

新华公学意向入学申请登记表

  • *学生姓名/Student Name:

  • *性别/Gender:

  • *手机号码/Phone No.:

  • *参观学部/Participation:

  • *申请年级/Anticipated Grade of Entry:

  • 注:标“*”选项为必填项!请务必正确填写联系方式,如有疑问请致电招生办:0551-6558 6888

x

新华公学校园参观预约申请表

  • *学生姓名/Student Name:

  • *性别/Gender:

  • *手机号码/Phone No.:

  • *参观学部/Participation:

  • *申请年级/Anticipated Grade of Entry:

  • *参观人数/Number of Visitors:

  • 注:标“*”选项为必填项!请务必正确填写联系方式,如有疑问请致电招生办:0551-6558 6888

在线咨询

电话咨询

预约参观

关注公众号

返回顶部